社会安全风险防控
分享

社会治安风险防控解决方案


方案简介

截至2025年2月,全国省级综治中心实现了全覆盖,市、县、乡三级综治中心覆盖率达到90%。以科技赋能治理创新,构建“全链条响应、全场景覆盖”的现代化治理体系。依托视联网社会治理风险防控平台精准识别民生需求,高效化解邻里纠纷;通过无障碍设施改造、云端矛盾调解等暖心服务,让特殊群体“难事不难办”。

image.png

社会治理风险防控系统是社会治理的顶层平台系统,可以将各类视联网资源、综治数据、横向部门数据等资源进行统一对接与整合,可以快速应用在各类治理场景中。平台通过一张图大屏展示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分析研判系统、网格通APP领导端与网格端、居民端小程序的整体联动,全面实现社会治理风险防控面向基层的延伸,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根本问题,减轻基层工作者负担,提升各级综治中心工作执行力度,实现管理端对全市综合治理工作的集中把控,为全面落实与提升地市平安建设工作目标提质增效。

视联网社会治理风险防控平台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网络体系结构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平台以视联网为基础,整合不同部门、各级机构的视频监控资源,实现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可以在网络层阻断各类不安全因素,为上层平台构建安全隔离的系统环境,进而保护地市-区县-乡镇(社区村庄)三级平台的应用安全。全力推进视联网社会治理风险防控平台建设,打造“社会治理一张网”,有效完成各级单位视频资源互联互通,开展基层视频资源梳理及部分接入各级平台视频专网,实现视频会商、视频监控等视频资源的联网接入,提高基层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能力水平。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客户价值

政务数据共享

随着数据量的增大,目前各业务单位普遍都有对本单位的数据进行分析的需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台的数据中枢采用了丰富的大数据分析工具,未来各单位只需要在平台上开一个权限账号,就可以在里面进行各种数据分析工作,其功能丰富程度远远好于自己单独建设,随着使用单位的增多,其边际效益会越来越高,充分发挥大数据平台的统筹价值。

信息集中应用

平台可实现对各级综治中心、各横向部门信息的打通,并与各单位、各部门间实时同步,通过对各类信息的整合利用,建立信息与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并通过可视化手段进行综合呈现,结合事件推演算法,预警人员及事件的可预知风险,通过实时提醒,避免事件恶化,减少恶性事件发生概率。

多业务部门联动

打破传统系统横不联、纵不通现状,通过视联网进行建设社会治理传输调度网络,建立横到边、纵到底的实时通信网络。视联网具备数百万级视频资源的接入、管理和调度的能力。支持多级组网环境下的全高清、大规模视频资源实时交换,满足全域多层级、多部门的沟通需求。深度融入信息化技术,打造“数据驱动、智能协同、全链闭环”的现代化治理体系。

促进网格化工作落实

通过信息化手段和网格员工作内容的整合,深度适配基层工作。平台可以融合多种资源,实现视频一张网,实现与数据专网、其它专网等异构网络视频资源的无缝对接,实现多网环境下视频资源安全可控的各方实时交换。

提升心理健康服务水平,减少各类突发事件发生

视联网心理健康服务平台通过便捷的心理健康服务,帮助综治中心工作者与基层群众了解基本的心理健康常识,疏导不良情绪,树立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导向,预防由于心理健康疾病或精神障碍导致的社会风险。基于大数据分析、筛查走访,提供《区域人口心理健康蓝皮书》,包括综合分析结果、大数据趋势研判,以及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建议方案,为社会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对于存在心理健康困扰和精神障碍的人群及其家属,通过心理咨询/治疗和精神专科治疗服务,消除歧视和病耻感,协助家庭获得应对方法,以及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平台面向社会的各类人群提供心理健康综合服务(含教育培训,筛查建档,心理咨询等服务)、心理疾病/精神专科诊疗、心理健康帮扶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是培育良好社会心态的强大助力,大大提升了社会心理健康的整体水平。

打造信息安全壁垒

视联网通过公安部权威机构检测,具备结构性安全特性,通过在技术和管理层面制定完善的安全要求,实现各类网络安全技术与设备的有效融合,打造由点到面的安全防护能力。通过与国密算法加密技术的融合,进一步提升系统安全能力,保证综合社会治理风险防控过程数据的安全性。

提升基层执政能力

通过新一代视联网信息技术手段,建设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能化综治服务平台,提升政府执政能力以及工作落地执行能力。通过工作模式的转变,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通过信息化、自动化和智慧化建设,提升社会治理综合能力。

减轻基层工作负担

视联网社会治理风险防控平台可以实时同步人、事、地、物、情等动态,使基层工作者在一套系统内即可实现多种应用,减少多套系统共同应用为基层工作者带来的负担,从解决人民群众问题的角度出发,减少重复工作,减轻基层网格员工作负担。


相关产品

渝公网安备500103025054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