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技术创新
通信协议是指实现通信或服务所必须遵循的规则和约定,是通信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作为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视频通信产品及服务提供商,视联动力自主创新,发明了自主可控的“V2V”通信协议,“V2V”协议在通信寻址机制、通信节点交换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能够实现海量数据的极高确定性远距离传输应用,具有具有超大带宽、超低延时、高兼容性、高安全性、自主可控等特点,在提供专网级品质保障和安全性的同时又保证了极高的组网和通信灵活性,很好地解决了传统视频通信技术不能兼顾安全性和灵活性的问题,在通信市场上将持续保持技术领先性和市场竞争力。
以“V2V”协议为核心的视联网高清视频通信技术体系(以下简称“V2V视联网”),V2V视联网的主要特点为:
(1)结构性安全
V2V视联网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自主可控和结构性安全。目前主流的基于TCP/IP协议的通信网络采用“先通信、后管理”的工作机制,在系统安全方面通常采用升级补丁、查堵漏洞等方法进行,无法从根本上杜绝安全问题及其产生隐患。“V2V”协议采用主动性安全理论,通过“先管理、后通信”的工作机制对每次服务单独进行通信许可,实现设备与用户数据的完全隔离,同时深度融合国密算法,最大程度地防止了传统网络通信技术的安全风险,实现了主动免疫式的结构性安全网络。
(2)QoS服务质量保障
由于“V2V”协议在设计上采用资源预留和虚拟电路控制技术进行网络资源管理,视联网V2V视联网具备提供面向连接的QoS服务质量保障业务的能力。当一个通信请求确定后,V2V视联网会为该通信预留相应资源,建立一个确定性路径进行通信传输,数据相当于在一个专用的通道上进行传输和交互,同时,面向连接的网络通信可有效防范确定性通信路径之外的各种黑客、病毒,从而实现了QoS的质量保障。
(3)全网实时性保障
V2V视联网核心控制单元采用嵌入式硬件设计,数据面的转发,数据包传输过程中不需任何格式转换、全程不打开、不修改、不做任何处理,取消了不必要的流量整形和数据缓冲,从而使得由V2V视联网核心控制单元、标准以太网交换系统组成的V2V视联网节点能够快速完成数据转发,达到了接近电路和光纤物理特性极限的数据交换的实时性和低延时性。
(4)协议即服务
传统通信网络技术只是建立的网络连接,其它服务需通过对应功能服务器才能实现应用,例如:视频会议还需要MCU,视频点播还需要流媒体服务器,监控调度还需要监控平台转接口等。“V2V”协议把各类应用业务抽象成了特定的数据转发模式,具体业务只是一种数据转发模式的规则,实现了协议、服务和管理的统一,使得各类兼容“V2V”协议的产品均可作为支撑多样化业务的数字底座,支持视频及数据类业务聚合承载,实现视频会议、视频监控、数据通信等多种异构网络及应用服务无缝融合与平滑对接。
(5)异构资源联网与融合
V2V视联网拥有极强的兼容性,能融合多种主流通信协议,实现不同协议间的双向转换,从而低成本整合接入用户已建成的各类应用系统。针对各类专网通信协议,使用自主研发协议转换设备,通过将其部署在用户已建成的应用系统和视联网之间,以较低的成本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实现了各系统间的互联互通,避免了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2、传统信协议簇与“V2V”协议对比
传统通信协议与“V2V”协议具体属性对比如下:
属性 | 传统通信协议 | “V2V”协议 |
协议 | 多个协议组合,单一协议非端对端 | 单个端对端完整的协议 |
寻址方式 | 动态路由寻址 | 分层交换寻址 |
品质保障 | 优先处理,“尽力而为” | 资源预留,品质保障 |
连接方式 | 面向无连接,路径不固定 | 面向连接,相对固定路径 |
通信建立方式 | 传统通信网络层先通信,应用层安全软件应用层后管理 | “V2V”协议先管理后通信,结构性安全 |
核心网络设备 | 路由结构,大量路由表、缓存器,设备复杂,成本高昂 | 交换结构,无需路由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
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所有 2019 VisionVera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渝ICP备202505348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