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室,有一台推车形态的“机器人”。它有很多只“眼睛”,分工不同,名称各异。一只叫“术野摄像机”,能够看清极细微的人体结构,负责采集手术部位的细节视频图像;一只叫“全景摄像机”,视野开阔,可以采集手术室内全景图像;内窥镜手术中,还有一只“眼睛”嵌在内窥镜头部,捕捉人体内部组织器官的病变......它们通过一条名叫“视联网”的“神经传感网络”传输图像,将采集到的视频图像高清、实时地传递到手术室外,医院其他医生及专家在办公室、示教室佩戴VR眼镜就可以全程实时观看学习手术过程,大到环境,小到细节,清晰逼真,尽收眼底。
手术室里的“机器人”是视联医疗专门为手术示教系统研发的手术推车,搭载与江西联通合作建设的“视联网+5G+VR”手术示教系统。推车将手术室内的全景画面、手术近景、患者诊疗数据、医生讲解信息,通过视联网进行直播示教,学员可以在示教室清晰、多角度地观看手术进程。近期,由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杨凤云教授实施的一台膝关节置换截骨手术,正是通过该系统与医院举办的人工关节精英论坛现场实时连线、全程直播,给来自江西全省的专家带来了一次高质量的学术交流体验。“感受不到延时,效果非常震撼、画面非常清晰,手术操作的每一步,示教室的专家学者看得都非常清楚。”杨凤云教授说。
不用进入手术室就可以身临其境地观摩手术,这颠覆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术交流方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现场”,老师和学生在同一个空间中进行演示、教学、互动。而手术室环境特殊,空间有限,且有较高的无菌要求,参与观摩学习的人数受到严格控制,不但不具备上“大班课”的条件,就连有幸进入手术室内观摩学习的医师,也常常受到手术角度的限制,很难确保学习效果。这一定程度上导致手术室信息封闭,一门之隔,经验无法充分交互,最直观有效的教学经验“带不出来”。不同于传统教学的“现场”,利用技术手段的手术示教方式力求制造出交互效果胜于“现场”的“现场感”——这对信息传输、交互的质量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手术示教平台采用的“V2V”视联网技术正是这样一种“黑科技”,能够实时无损传输大规模超高清视频,在手术室内外实现高质量的信息即时交互,与5G、VR技术的融合使用,更是为手术示教带来了逼近真实的“现场感”。通过该系统,学员或专家在远端示教室内即可实时观察手术进展,专家也可以给出专业的指导意见,达成一种双向、实时、高清的交流与教学。示教过程中的视频数据可以录制在服务器上作为以后的教材,以便学员随时点播查看。作为全省规模最大、学科设置最全、技术力量最雄厚、医教研紧密结合的现代大型综合中医医院,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通过融合应用视联网与5G、VR技术,扩大了手术教学、学术交流的范围,逐渐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学术交流在时间、空间和人数上的限制,为医院教学、学术交流、医疗队伍建设提供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