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国各地正加速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从“分散管理”到“系统治理”的多元共治新模式加速成型,标志着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迎来关键升级。
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从区县级推进。作为连接省(市)与乡镇(街道)的枢纽,区县是确保政策有效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受特殊的地域位置影响,这里多处于城乡结合部,面临流动人口管理、征地拆迁、劳资纠纷等多种复杂治理挑战。视联动力深耕政法领域十余年,结合行业需求及实践经验,为基层治理综合体量身定制特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解决方案,基于覆盖全国的综治视联网点位及470余万路监控资源,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探索直达基层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模式
在广西,通过覆盖村级综治中心的视联网下沉建设,当地实现了中央至村级的日常视频会议、培训调度及突发事件高效决策,推动综治工作规范化、日常化运行;吉林延吉以村级点位全覆盖强化四级联动,依托综治信息平台与视联网会议系统构建“全科网格”模式,提升跨层级业务协同效率;在广东惠州,通过搭建“市-县-镇-村”四级视联网指挥平台,整合五万多路监控视频资源并拓展心理健康服务、远程庭审等多元应用场景,推动治理从“平安”向“幸福”质变,切实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服务群众、防控风险、化解矛盾的治理效能。
惠州市综治中心
视联动力“新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解决方案”以统一管理部署推动平安信息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从搭建集成平台、强化智能辅助、服务新建中心、助力升级改造四大维度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有力支撑:
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
精准施策传递治理温度
面对基层治理中“多头跑、流程多、耗时长”的难题,该方案以“便民性、及时性”为出发点,将数字化融入社会治理工作全流程,构建“线下实体+线上云端”高效响应体系,以电子签章系统为例,将司法确认时间从3个工作日缩短至30分钟。同时,心理健康服务模块可为各级综治中心、基层工作员、基层群众提供多种心理健康服务,并针对不同群体进行心理健康水平的评估、研判、危险行为预警,以及心理干预类服务和治疗服务,让基层治理既有力度,更添温度。
科技赋能智能化升级
用智慧筑守社会和谐
为响应“科技赋能”的多元化要求,视联动力着力构建全周期、智能化的服务体系,方案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矛盾隐患事前智能预警、纠纷调解远程高效开展、服务管理动态精细追踪,确保矛盾处理可查询、易追溯,解决了基层矛盾“预警难、调解慢、管理粗”的难题,着力以“小切口”治理。此外,基于视联网底座广域覆盖、“一网多能、一网多用”等优势,该方案可提供低空经济“全域调度、一屏统览”能力,发生突发事故时,实现毫秒级画面回传,同时支持迅速发起跨部门联动视频会议,实时共享无人机航拍与监控数据,提升远程指挥效率。
从建起来到用得好
全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针对从零起步的综治中心建设,方案提供了“规划-建设-运营”全周期服务,涵盖智能化方案设计、功能区设计,全程适配基层实际需求,并输出整体解决方案,同步提供调解员、网格员培训等增值服务,助力新建中心从“建起来”到“用得好”,确保服务群众更规范、更高效。
旧设备焕发服务新活力
助力原有综治中心全面升级
面对规范化改造需求,该方案主推以技术升级激活原有综治中心存量资产,尽可能缩减经费投入。方案可提供老旧监控设备替换AI摄像头升级服务,也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选择是否部署智能巡检终端,提升智能识别能力。同时,方案还提供API接口服务,打通综治中心与政务云、12345热线等系统的数据壁垒,让“老中心”焕发“新活力”,全面完成升级改造。
事实上,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拓展,更是治理理念与能力的迭代升级。视联动力新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解决方案将技术与治理深度融合,推动基层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智治”升级,为提升国家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与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