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和推进区域发展的重要一环,打通了城市与乡村的连接通道,在促进区域平衡发展、推动产业升级,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视联网作为我国自主创新的新一代网络通信技术,创新运用于电子政务、社会治理、智慧医疗、公卫应急等多个行业领域,在增强县域治理统筹力、提升县域公共服务能力及构建更大范围更高层面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增强县域治理统筹力
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提升县乡村的治理能力,将大部分的社会矛盾解决在基层,这是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覆盖全国的综治视联网是各地基层治理的实用网络,依托视联网能够快速建立起县域治理现代化工作体系,提升各地基层治理的智能性和有效性。
纵向上,打通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形成上下贯通、层层推进的治理架构,推进行政执法权限和力量向基层延伸和下沉。通过视联网的大规模部署,将终端点位覆盖到乡村、街道、社区,能够真正实现政府直达基层的管理和服务,推进对基层赋权赋能,构建起统一调度、上下联动的社区资金、资源、项目整合工作格局。
横向上,解决碎片治理、被动治理等问题,提升部门间协同效率。利用其多网融合互联互通的技术优势,视联网可联通起政法、司法、公安、应急、医疗、民政、农业农村等多个部门,实现政府部门之间信息数据安全可控的互联互通,加强部门间工作协同,解决基层治理中信息沟通和资源整合难题,在一个综合平台上实现综合治理、党建宣传、道德宣讲、互联网+监管、司法服务、政务服务、群众心理干预等多项功能,促进区域联动体系建设。
提升县域公共服务能力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据调研,县城群众对县城生活的痛点集中在子女教育、老人就医两大问题上。从医疗领域来看,近年来各地大城市“超级大医院”频繁出现,很多上级医院在改建、扩建中“虹吸”了县级医院的医护资源和病人,各地县城医院普遍人才不足、医疗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从教育领域来看,我国有普通高中1.42万所,其中县域高中0.72万所,占据半壁江山,在校生规模超过总数一半。而这数量庞大、规模超半数的县级中学,却普遍面临着大量学生流失的问题。
医疗、教育、托育养老等公共服务是民生发展的基础,也是县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基础。利用远程技术手段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是提升基层公共服务能力最高效的手段之一。县城通过运用新技术引入大城市的优质资源,在推动大城市和县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同时,留住了人才,助推县域长远发展。
支撑远程通信方面,视联网在技术手段上有着显著优势,不仅可以提供大规模、实时、双向的高质量通信服务,更在安全上加固,凭借内生安全、协议级加密等技术强项,让依托远程通信开展的各项公共服务更安全、更可靠。
技术优势之外,视联网业务通过多年发展沉淀,在全国各地、各行业领域广泛覆盖,拥有丰富的资源储备。全国范围内数千家医疗机构资源、优质教育资源、知名专家心理培训资源、公共法律服务资源等多种民生服务资源,能够为基层民众提供一体化的实用服务平台,将全省以及全国各地优质服务资源下沉到基层地区,并提供政务服务远程代办等实用功能。县城及农村地区人民不出县或不出村就能够享受到来自全省和全国的政务和民生服务,将有力促进资源均等化和城乡协调发展。
进一步的,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视联网将助力形成以乡村为主体,以乡村网格化服务资源、雪亮工程资源、综治中心资源为依托,以建设城乡联动、协同监管的乡村治理体系为核心,以医疗服务、心理健康服务、法律援助、涉农联合培训、乡村旅游宣传等为延伸的乡村治理服务网络,赋能乡村振兴。
以县域为基础
构建更大范围更高层面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县域发展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在县域范围内的具体实施,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县域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纽带,是我国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空间,更是全面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视联网在构建县域互联互通信息化平台的基础上,能够进行更大范围的延伸和扩展,一方面拓展更多系统和应用,强化万物互联和数据融合,成为智慧城市和乡村振兴建设的重要工具;一方面向上延伸,搭建联通市域、省级、国家级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平台,助力构建更高层面的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和现代化经济体系。
作者 | 战略发展部 李月